教学科研

ST-T改变的临床意义

时间:2018-06-27 10:46:00 点击次数:0 发布来源:本站原创 作者:医技科 彭晓萍
        心电图在临床上是重要的检查手段,其具有简便、易行、无创伤等特点,对于各种心律失常、心室心房肥大、心肌梗死、心肌缺血等疾病都能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。针对我院患者心电图报告经常有ST—T改变的情况,现与临床医生共同学习ST-T改变的临床意义。
        st段改变的含义包括st抬高、压低、延长和缩短。T 波改变的含义包括T波低平、平坦、增高、倒置或双向等,一般以ST段压低,T波低平及倒置最为常见,st段压低大致可分为st斜上型压低、斜下型压低和水平型压低三种类型:目前,公认st段压低程度以0.5毫米为界限。当st段呈水平型和斜下型压低>0.5毫米或/及T波上行和下行肢呈对称性倒置、非对称性深倒或高耸时,往往被看作多数具有病理性意义,较多见于以心肌缺血为代表的冠心病,也可发生于心肌病、高血压、洋地黄等药物影响、电解质紊乱、运动员心脏和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。当st段呈水平型和斜下型压低<0.5毫米或/及t波明显倒置时被看作多数具有可疑病理性意义。当st段呈斜上型压低<0.5毫米或/及t波轻度倒置时通常认为无确切病理性意义,当st段呈斜上型压低<0.5毫米或/及t波稍低时通常认为对于心脏本身无病理性意义,后两者较多见于心脏神经官能症,植物神经功能紊乱、甲状腺机能亢进和其他情绪激动、心动过速等具有交感神经兴奋倾向的患者或正常人,尤其多见于正常年轻人(尤其女性年轻人)和更年期妇女。这种st段、t波改变被看作是一种非特异性改变。非特异性st、t改变的特点除了呈斜上型下降外,较常出现在I、III和AVF三个导联上,但有时也可出现在其他导联。在除外了器质性心脏病背景以后,非特异性st-t改变无任何临床意义。
        以冠心病为例,目前临床上以st段水平型和斜下型压低>0.5毫米作为存在心肌缺血诊断的重要依据。但在实际工作中,冠心病患者休息状态下的心电图往往没有典型的st和t波改变,或者即使有st和t波改变有时也不足以作为诊断冠心病的唯一证据。可见,心电图正常不能说患者心脏一定没有病。相反,心电图有st和t波非特异性改变也不能说心脏就一定有病。
        总之,当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和更年期妇女或者心动过速者的心电图出现st段、t波非特异性功能性改变时,切不可单单根据这一改变就下心肌炎、冠心病或其他心脏病等诊断。有明确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年轻和中年妇女中,即使心电图st段有近似水平型和明显斜上型压低,或t波有较深的倒置时,诊断器质性心脏病也须慎重,往往可能是假阳性表现,并无重要病理意义。对于心电图st段和t波改变,我们提倡结合年龄、性别、病史、体征和多种辅助检查结果等材料综合考虑,既要避免心脏病的漏诊,也要避免心脏病的过度诊断。

Copyright © 1959-2024 湘潭市第五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14380号-1